一盤知難而進的博弈
一盤知難而進的博弈
高科技,這個名字對于農民來說,無疑是天上浮云。淳樸的花園人怎么也不敢相信:一位農民也能在高科技中叱咤風云。然而這是事實,只不過道路曲折驚險,上演了一場知難而進的博弈。
從1981年辦服裝廠到1993年成立集團,邵欽祥辦的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產品,企業進入艱難的維持階段,產值一直停留在2至3億元之間。“必須實施高科技戰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鑄造企業核心技術,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有立足之地,贏來輝煌的明天!今后的發展,花園集團一定要上高科技項目。”1993年,邵欽祥在多次出國考察后提出了這一重要啟示。
然而,要選擇什么樣的高科技項目,又該如何來實施高科技戰略呢?邵欽祥身為農民卻最終與中科院結緣。1996年,受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的委派,中科院把10多個高科技項目帶到了花園,邵欽祥獨具慧眼,挑中了維生素D3項目。從此,花園集團緊緊抓住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形成了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的新一輪經濟發展格局,大步向生物醫藥為主的現代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實現了企業發展戰略的全面升格,插上了科學發展的翅膀。
事實上,維生素D3長期以來少數國家能夠生產,其生產技術被國際三大公司壟斷。自“七五”以來,維生素D3的生產一直被列為國家科技攻關與開發生產的重點項目,但是未有重大突破。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從事由膽固醇合成維生素D3的研究,90年代初就研究出一條從膽固醇合成維生素D3的新工藝路線。但要將中科院感光所歷時17年的科技成果實現工業化大生產還需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中試研制。
新合成路線,具有步驟少、產率高、成本低的三大優點。2000年5月,邵欽祥又斥資2000萬元一次性買斷維生素D3生產技術。2001年,維生素D3投料試產成功。2003年開始,維生素D3系列產品進入國際市場,花園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維生素D3生產企業。一直以來,花園集團通過大膽探索和不斷創新,使維生素D3產品收率提高,成本下降,產品質量大大超過了國外同類企業標準,形成了世界一流先進水平的工藝合成和高品質產品,生產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維生素D3項目的成功,打破了國際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是中科院產學研結合的典范,為中國民族工業豎立起一座豐碑。如今,邵欽祥的企業——花園生物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據全球主要市場份額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維生素D3生產基地,“花園”牌維生素D3是與中科院產學研結合的產物,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中石化工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現公司正致力打造完整的維生素D3上下游產業鏈。
2014年10月9日,“花園生物”(300401)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登陸資本市場并領跑維生素D3龍頭企業。2020年11月,總投資103.6億元、總用地1600畝的花園集團(金華)生物醫藥科技園項目一期在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投產,致力建成百億級生物醫藥科技園,打造五大類產品的全球最大生產基地,而花園生物公司是首家入園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