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村長”論壇四個分論壇 聚“村長”智 解發展題
全國“村長”論壇四個分論壇
聚“村長”智 解發展題
編者按:6月6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基層組織代表和“三農”學者專家參加了第二十一屆全國“村長”論壇四個分論壇,聚焦“建設現代化美麗鄉村 實現高質量共同富裕”主題,圍繞基層黨建、共同富裕、智慧鄉村、投資合作等重點領域,進行了交流和研討。
“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分論壇
以“黨建”為鑰匙 解鄉村振興難題
6月6日上午,以“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分論壇在花園雷迪森大世界舉行。東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柳尊科參加并致辭。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黨委書記賈廣東發表主旨演講。與會專家學者以及村干部聚焦“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主題,深入探討鄉村振興建設之道,各抒己見,從理論研究的高度和實踐工作的角度給予了精彩闡述,場面熱烈、觀點新穎,贏得了陣陣掌聲。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當前,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農村工作重點由脫貧攻堅轉向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農村工作中,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是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施者,因此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對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取得鄉村振興決定性進展、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柳尊科指出,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是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組織者、推動者、實施者,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對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進行有效銜接,取得鄉村振興的決定性進展,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柳尊科詳細介紹了東陽市農村基本情況,同時指出,東陽通過一系列舉措,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持續增強鄉村治理效能,不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東陽”特色的黨建引領之路。
賈廣東闡述了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性,強調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將基層黨組織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效結合。他指出,要不斷加強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苦下功夫,趟出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論壇上,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西安村黨委書記章聯生、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五星村黨委書記杜一寶、陜西省韓城市晨鐘村黨委書記全中心、山東省日照市陵陽街社區黨委書記馬先富等多個黨建先進村從基層組織建設、黨群關系、村民服務與保障、產業發展與規劃等角度,切身實際分享了自己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成功經驗。與會專家、村干部與嘉賓互動發言,對村莊發展與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進行了一一探討交流。
大家一致認為,各地基層黨組織應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發揮農民的作用和創造性,將黨建引領與鄉村治理有效深入結合,構建自治、法治和德治多元鄉村治理模式。同時,加強黨建制度的適用性和創新性,完善村務監督制度、黨務工作責任制、黨員績效考核制度,努力走出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
“建黨百年與共同富裕”分論壇
探尋共同富裕“密碼”
6月6日上午,浙江省農業經濟學會理事、科研愛好者以及各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省共同富裕百村聯盟村黨組織書記等共計150多人,參加了以“建黨百年與共同富裕”為主題的分論壇。
省供銷社理事會主任、省農業經濟學會會長邵峰以《共同富裕的浙江經驗》為題,在闡明共同富裕內涵特征的基礎上,總結分析了浙江經驗。他提出,下一步要深化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深化重點人群共建共享與低收入農戶重點幫扶。
省農村發展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學會副會長傅德榮以《中國鄉村的百年跨越》為題,梳理了自清朝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階段主要的“三農”政策脈絡,為破解“三農”難題、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歷史證據與經驗。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錢文榮在論壇上作了題為《以高質量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的主旨演講。他認為,高質量城鄉融合發展是提高居民幸福感的必經之路,鄉村振興需要鄉村治理與經濟發展的帶頭人、農村創業的新農人。同時,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建設資金的作用,轉變政府職能,在鄉村品牌建設、推介活動等方面引導社會資本、工商資本進入,創新經營模式。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郭紅東以《數字技術賦能助推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為題,首先分析了數字技術賦能的實質與運行機理,進而提出中國數字鄉村的建設內容與實現路徑,最后全面剖析了花園村“智慧花園”數字鄉村建設案例,為建設數字鄉村提供了有益對策。
省政府咨詢委委員、省農科院研究員胡豹以《推進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創新》為題,基于理念導向、趨勢導向、問題導向與改革導向繪制了共同富裕“四張圖”,總結了我省8類24項助推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創新經驗,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參考。
“數字中國與智慧鄉村”分論壇
聚焦數字鄉村 分享智慧經驗
“‘智慧花園’通過開發APP、建設數字運營中心的‘花園大腦’、在每家每戶門口張貼‘花園碼’等方式,鏈接每一位‘花園人’和希望了解并共同管理花園村的外來人員。通過多種類信息的接入,搭建了一個基礎的‘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從而建立花園的物聯網,此外還建設了‘數字鄉村智能運營中心’和一系列的智慧化應用……”
6月6日下午,花園村黨委副書記、花園生物公司董事長邵徐君在以“數字中國與智慧鄉村”為主題的分論壇上,分享了“智慧花園”建設的相關經驗。來自省農業農村廳、浙江大學、華為公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紛紛圍繞論壇主題作精彩演講。
“當前,我省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總體發展水平是68.8%,全國及東部分別是36%、41.3%,浙江省走在全國前列……”論壇上,來自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朱華潭對我省數字三農改革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他在演講中提到,近年來,通過搭建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搭建省數字鄉村協同應用平臺“11151”架構等,我省農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目前,全省已開展兩批共163個數字農業工廠試點創建,1062個種養基地完成數字化改造,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生產加速融合。此外,農產品流通線上線下融合、行業監管數字化水平、公共服務在線化等都在不斷提升發展中。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金小剛聚焦鄉村數字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展開了細致探討。他認為,許多農村的發展面臨農民老齡化、邊緣化等問題,但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民,讓廣大用戶參與的群體智能發展,能有效推動鄉村數字化進程。同時,他也表達了對美麗花園的稱贊和向往,“希望我的家鄉變成未來的‘花園’,期待看到更多像花園這樣富裕的農村。”
現場還舉行了鄉村振興數字金融相關簽約儀式,中國工商銀行與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中國工商銀行金華分行與花園村分別簽訂合作協議。接下來,通過金融服務進村入居、服務“三農”、服務小微等形式,合作雙方將為“三農”、小微企業等創造有利發展條件。
“村莊投資與合作發展”分論壇
各地強村富民“花樣”多
6月6日下午,在以“村莊投資與合作發展”為主題的分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村基層代表、少數民族村級負責人代表、相關學者專家圍繞村莊發展經驗、經營項目推薦等內容進行交流和研討。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姜長云介紹了“十四五”時期鄉村投資的機遇與挑戰。他指出,鄉村投資現在有政策,需求增長牽引產業發展,消費需求分化、需求結構升級與小眾型產業發展,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加強鄉村發展載體建設等五大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外部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發展風險明顯增加等挑戰。要跳出片面追求規模擴張和數量增長的思維局限,推進農業和鄉村產業適地適度發展,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制度、承包地“三權分置”等,充分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哈爾濱市團結鎮紅光村黨委書記、紅光鍋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在山介紹,哈爾濱紅光鍋爐集團有限公司是村企合一的集體企業,全體村民都是股東,今年是建村建企66周年。企業從小型鍋爐廠起步,逐步發展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工業鍋爐和風電塔架制造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現在,紅光村集體經濟更加壯大,沒有貸款和外債,人均年收入達到6萬元,退休村民都有社會統籌養老保險。
臺州市路橋區方林村黨委書記方中華表示,多年來,方林村始終堅持“基本保障靠集體,發家致富靠自己”的致富理念,把強村與富民結合起來,健全機制,充分激發村民干事創業熱情,帶領村民共同富裕。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9200萬元,市場成交額208億元,人均純收入超11萬元(不包括股權分紅)。在發展中,該村做到了“五化兩堅持”:“兩堅持”即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五化”就是產業多元化、村莊生態化、村民福利化、治理科學化、村民知識化。未來,該村將以改革創新、數字賦能為動力,以“一圖五新”為抓手,打造一圖全面感知方林,實現村級經濟新發展、村民福利新保障、村莊治理新格局、生態文化新面貌,建設現代化新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