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村“村長”看花園
名村“村長”看花園
6月5日,全國“村長”論壇時隔十五年再次在花園村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村基層代表、少數民族“村官”代表以及“三農”學者專家等共聚花園,共話發展。在游覽花園村后,與會嘉賓們感觸頗深,讓我們一起通過名村“村長”們的視角看花園村,感受一下他們眼中的花園。
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
讓產業帶動村莊發展
“從2005年參加第五屆全國‘村長’論壇開始,之后的每一屆‘村長’論壇,我基本上都沒有缺席。因此,今天是我第二次在美麗的花園村參加這一年度最高盛事,非常開心,更為花園村的改革發展成就感到驕傲。”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說,40年創業過程中,花園村在邵欽祥書記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依靠產業帶動、技術升級和人才引進,實現了村莊發展高質量和村民生活高質量,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花園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其改革發展經驗,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
郭鳳蓮表示:“大寨村雖然也是中國十大名村之一,但和花園村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產業帶動村莊發展方面,勁頭略顯不足。身為村莊帶頭人,我將積極主動地向花園村等先進單位學習,帶領廣大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建設宜居宜游宜商宜業的新時代美麗鄉村。”
安徽省鳳陽縣委常委、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
“花園村是我向往的地方”
“花園村是我向往的地方。2019年,為慶祝花園家居用品市場和雷迪森大世界酒店開業,我曾來過花園村,當時就深感震撼。現在僅僅過去不到兩年時間,花園村又發生了很大變化。”安徽省鳳陽縣委常委、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說,40年來,花園村堅持通過改革驅動發展,從一個不知名的窮山村,蝶變為改革之花、創新之園、振興之村、產業之城,發展速度令人欽佩。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40多年來,小崗村也一直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小崗村和花園村是兄弟村。小崗村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農產品加工為核心,花園村則走的是工業化道路,兩地間有許多方面可以相互借鑒、互利共贏。
此行讓李錦柱印象最深刻的是花園村的產業發展。他表示:“花園村把紅木家具產業做成了一個極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富民產業,這很有借鑒意義。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抓住了這個牛鼻子,才能更好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進而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進一步做大做強富民產業,也將是小崗村未來努力的方向。”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進順村黨委第一書記羅玉英——
發展成果人人共享
“這是我第四次到訪花園村。2006年,第六屆全國‘村長’論壇在花園村舉辦,閉幕式上,我從邵欽祥書記手中接過全國‘村長’論壇會旗。后來,我又來過兩次,每一次都能看到花園村的新變化。”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進順村黨委第一書記羅玉英說。
6月4日晚,羅玉英參觀了花園黨群服務中心和浙江省“千萬工程”展示館,深受觸動。“花園村僅用了40年時間,就從一個窮山村發展成為中國農村現代化的榜樣,實在了不起。最難得的是,花園村并入周邊18個村莊后,堅持‘一碗水端平’,不搞任何差別待遇,最終實現了村村富裕、人人富有。花園村的發展模式以及在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等方面探索出的先進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共同富裕是歷史的永恒主題。”羅玉英認為,村莊要發展、村民要致富,必須依靠產業支撐。當前,花園村已經走上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進順村也要努力向花園村看齊,實現共同富裕,讓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云南省昆明市福保村黨委委員、村委副主任楊昶萍——
農村發展要有好的帶頭人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花園村,太震撼了。眼前的花園道路寬敞、高樓林立,完全沒有傳統農村的樣子,儼然一座功能齊全的小城市。村民開著小轎車、住著小洋房,生活幸福指數很高。花園村不愧為‘浙江第一村’。”云南省昆明市福保村黨委委員、村委副主任楊昶萍說,之前,他只從別人口中聽說過花園,并不清楚花園村的發展歷程,此次實地參觀,讓他對花園村的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農村想要發展得好,戰斗力強的班子和擔當實干的帶頭人很關鍵。正是在邵欽祥書記的正確帶領下,和全體村民的努力奮斗下,花園村才能取得今日的成就。
此次,和楊昶萍同行的還有福保村另外一名村干部。除了論壇的既定行程外,他們還計劃到花園紅木家具市場逛一逛。“東陽紅木家具產業蜚聲在外,我們想到市場里近距離地欣賞紅木家具。”楊昶萍說,今后有機會,他將發動更多村干部來花園村考察取經。